Posts

幼儿开始出现过激咬人表现该怎么办?

  幼儿开始出现过激咬人表现该怎么办? 当幼儿在 1 至 3 岁的时候出现咬人的现象是在幼儿成长期间属于 正常的现象 。 幼儿咬人的背后总有许多的原因 处于不同各种的原因, 语言能力和情绪社交能力还未发展完善 的幼儿可能会以咬人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想法。这年龄层的幼儿们并不能理解并咬人给人带来的伤害,也没有通过语言来说出自己想要或需要什么,这时幼儿便会通过动作来和大人或朋友交流。有些幼儿兴奋,生气或者是受到伤害时,会通过咬,捏,甚至拉头发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可能幼儿想要通过这些举动来 换取大人的注意力 ,想要大人们的注意力都统统放在自己的身上。当然也不排除幼儿曾经看过,或者有其他幼儿曾经也这样对他 / 她 。 幼儿感到不舒服 。大部分得到幼儿在这期间都需要经历 长牙 的过程,并且这过程会给幼儿带来极大的不适感。敏感的牙龈,肿痛都有可能导致幼儿咬人的现象。     当家里的幼儿开始出现咬人的表现时,家长们先不要慌,这并不能代表家长的教育方法错误,又或者是幼儿调皮。   那身为大人我们该怎么办? 如果家里的幼儿咬人,请爸爸妈妈们 保持冷静 再想想应对方法。如果大人的反应过于激动,这可能会引起幼儿的兴趣,那么幼儿便还是会持续有过激咬人的行为,就为了看看爸爸妈妈对于自己的行为有什么反应,也可以让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身上。此时爸爸妈妈们应该用平静的音调,减少脸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去应对。 如果事发后幼儿处于一个情绪激动,不停哭闹的时候,大人们也请不要浪费口舌去说教幼儿了。因为此时的幼儿并不具备一个能学习任何新技能的能力。 2-3 岁的幼儿共情能力还未发育完全,他们并不知道,也不理解咬人会带给别人的疼痛。   此时大人应该 专注在安全的观念 。我们可以和幼儿说:“现在爸爸 / 妈妈需要把你带到另一个地方休息,因为 xx 现在并不能安全地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把幼儿从案发现场中离开,大人可以继续手上的事情,但到持续观察幼儿们的举动。这样一来幼儿得到了一定的注意力,但却不会激起幼儿们的兴趣进而去激起幼儿想要再咬人的欲望。   而当幼儿冷静下来的后,我们便可以先采取一些举动了。 强调感觉。爸爸妈妈可以和幼儿们 强调感觉 ,生气,开心,伤心。用幼儿明白的语言和词汇去描述刚刚他的心情和感觉, 并解释说我们是可以感到生气和伤心,...

《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乔恩.谢斯卡

Image
  《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 文:乔恩 . 谢斯卡 ( Jon Scieszka ) 图:兰 . 史密斯 (Lane Smith)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图画书时,封面和题目便能让我想要翻开来读和探索。众所周知,在《三只小猪》童话故事里大灰狼是个恶人的角色,而那三只小猪则是“受害者“,被大灰狼破坏了他们的房子。但经过作家乔恩 . 谢斯卡的改写,保留了故事原本的角色位置与经过,但幽默顽 皮地以大灰狼才是那个”受害者“的角度为出发去述说整个故事,读完后确实能让人会心一笑。 皮地以大灰狼才是那个”受害者“的角度为出发去述说整个故事,读完后确实能让人会心一笑。   乔恩 . 谢斯卡于 1954 年出生在美国密执安州,是美国儿童作家,也是一位小学老师。他善于灵活改写古典童话故事的方式,语言幽默,令人耳目一新的图画书,受到许多读者喜爱的稍显小说家。他利用了独特的创作能力,赋予《三只小猪》着古典童话故事另一种令人预想不到的神秘力量,让人不经意地换位思考,究竟在这件事件里谁才是正真的受害者。如果说乔恩 . 谢斯卡给了这本图画书的文字有了翻天覆地的转变,而他的搭档兰 . 史密斯在《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也做出了许多的贡献。利用浓重的色彩来呈现古典童话故事的色调和画面,不禁让读者身处在故事情节里。除了色彩,角色的特征也十分符合作者的的文字。在这本图书当中,大灰狼不再是以往以丑恶的外表呈现,而是西装革履,细长的脸,再加上一副斯文的眼镜。相反的,故事中的小猪则是一副凶恶脸,眼睛和鼻子塞满小小的窗口,就连最后在监狱里的狱警小猪也看起来十分凶悍。   《三只小 猪的真实故事》里,与其说大灰狼在阿力在叙事一件事的经过,更像是大灰狼在向世人诉苦事情的真相。原本孝顺的大灰狼只想亲手做一个蛋糕给奶奶,但是家里的糖都完了,无奈需要去邻居家借糖。当小猪看到大灰狼来时下意识的躲起来,谁知大灰狼鼻子敏感打了一个喷嚏,结果把小猪的屋子给吹走。作为一个肉食动物看到食物在眼前,大灰狼以不浪费食物的原则地把眼前“死掉”的食物给吃了,这是大灰狼给自己找的一个借口。在这里我就不透露太多故事情节,让大家空闲时可以和家里的小朋友一起阅读和讨论这个颠覆传统古典童话的故事吧!   正方与反方 大家都知道在一场辩论会上有立...

《小黑鱼》--李欧 . 李奥尼

Image
  《小黑鱼》 继上次我们提到来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 李欧  .  李奥尼的处女作 《小蓝与小黄》,一本让人与犹未尽,沉浸再作家运用空间排列展现有趣的故事情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在作者 李欧  .  李奥尼获奖无数中的其中一本绘画图书 - 《小黑鱼》。   故事叙说着一条小黑鱼从小便和自己的兄弟姐妹长得不一样,而在一次可怕的事件中失去了家人。小黑鱼只好只身在大海的深处探险,尽管自己非常害怕,伤心,也感到孤独。一路上小黑鱼也遇得到了许多的海洋生活,每一个都好看的美得不胜收。后来小黑鱼也遇到了和自己一样的小于,故事的结尾也凭着小黑鱼的机智去克服他们困难。   据说《小黑鱼》的灵感来源至于一次塘的米诺鱼,稍微查阅后了解米诺鱼来自鱼北美多种小型鱼类,通常被用于活诱饵。米诺鱼是群居动物,以群体中的强者为首领。每当首领游向哪个方向,同伴们便会跟到那里,利用这样的集体力量来维持种群的延续。而在在这本绘画图书中也充分展现出他们的群居意识,   这位被誉为“色彩魔术师”的绘本大师李欧 .  李奥尼 在这本绘画图书中充分展现了水彩拓画技巧,就是利用大量的水把水彩颜料给稀释,然后再上色,又或者用实物拓印出不同的形状。如果仔细观看这本绘图,你就会发现有许多的小细节不是一下子就能被发现的!你是否发现到在这故事里所有的米诺鱼都是用拓印的方法画出来的,但只有我们的主角小黑鱼是手画,而里面也只有小黑鱼被画上了眼睛,这也为后面的剧情埋下了一个伏笔。   回到刚刚所说的水彩拓画技巧,比起《小蓝与小黄》的用手把颜色纸撕成碎片再贴,我更喜欢用水彩来呈现这样不同层次的画面,像果冻般透明的水母,森林似的海草和糖果般的礁石,大龙虾也让我联想到水墨画。总感觉这样的水彩拓画技巧非常适用于水下世界,虽然不同于普片大众所经常可以看到的颜色鲜明,每个事物都可以明确的一眼就看出来的会画图本,《小黑鱼》却可以让大家身临其境,彷佛那条巨大的鳗鱼真的向你有了过来。   非常推荐各位爸爸妈妈这本《小黑鱼》会画图本,这不仅是可以科补小朋友对于海洋生活的知识,从这本书给出来更大的讯息是团结,齐心齐力便可克服苦难。而在小黑鱼经历里,从无忧无虑的日子,被迫需要开始一个人的探险,到...

#2 关于瑞吉欧教育理念(Reggio Emilia approach)的那些事

Image
在上一篇我们浅聊了关于瑞吉欧,但单凭简单的介绍并不能让你们深入了解到底何谓瑞吉欧教学理念和此教学理念的特别之处。经过一段时间后,也做了许多的 research, 今天就说说瑞吉欧的几个重要理念 !今天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我的文字可以更加了解瑞吉欧这个有趣又好玩的教育理念。   第一!小孩的定位 瑞吉欧教育理念坚信小孩是社会的一员,他们不应该和出社会的大人区分开来对待。小孩有能力,也足够独立思考并为自己,家人或者这个社会做出贡献。对于小孩的意见或看法,身为大人的我们绝对不能轻视或无视,但是我们应该重视起来,聆听小孩们的声音,了解他们对某间事的看法或间接,然后给予反应。这小小的举动无疑可以给小朋友们极大的鼓励与肯定,从而培养自信心并且提高小孩的自我效能。   第二及三 ! 家人的责任和小孩,家长与老师和合作 在瑞吉欧教育理念,小孩的学习过程并不只是限于老师与小孩的互动,孩子的父母也占据了小孩学习成长的一大部分。对于家长的建议或看法,学校会十分重视和尊重。这是因为瑞吉欧教育理念相信家庭因素会深深影响小孩的成长过程。除此之外,父母在学校的活跃和积极地和校方(老师)互动,可以给小孩们带来一种安全感,因为小孩们感受到了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老师是一体的,从而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所以瑞吉欧教育十分重视也非常鼓励家长要经常参与小孩的学习过程和多与小孩交流。   第四! 小孩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被视为小孩的“第三位老师”相信各位爸爸妈妈已经听说许多次了。在瑞吉欧学习里不管是户外还是室内,都是精细设计,为的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小孩积极学习,鼓励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探索学习。瑞吉欧相信小孩能通过视觉和触觉去探索,建立对于周遭事物的先前认知,再通过反复摸索假设和实行然后最后建立认知。除此之外,小孩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和利用周围有的材料来改造学习环境。 经过 5 年兜兜转转,虽然去过的学校并不是很多,很也算是看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幼儿园。但我个人认为瑞吉欧学校可以这样深深吸引我的是他们的艺术课室( Atelier )和小厨师课室 (La Cucina) 。这些课室都是为小朋友学习探索有关学习而设计的。就好像 Atelier, 在里面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绘画器材和工具,让小朋友学习各种技能,也会展示去多小朋友的作品。   第五!把小孩的学习过程记录下来 鼓励小孩提出不...

关于瑞吉欧教育理念(Reggio Emilia approach)的那些事

Image
想必大家都知道我是一名幼教师,大学主修也是幼教(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从还在上学就开始成为一位幼教老师到毕业后还兢兢业业的当老师。而近期呢我跳槽了!哈哈,从一间较为大众的幼儿园到一间以瑞吉欧教育理念 ( Reggio Emilia approach ) 的学校。   老实说在马来西亚以 Reggio Emilia approach为主 的幼儿园为数不多,上网查询可能就那几间而已。而最多人知道的应该就是 Montessori , thematic , playschool 又或者是一个比较以学业为主的幼儿园。所以导致很多家长没听说过瑞吉欧教学,或者略有耳闻但并不了解瑞吉欧的教学理念,小孩在学校里面究竟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可以学到什么。前两天我也代表学校参与了一个为期两天的教育展,目的就是推销我们的学校,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的学校。 在这期间我也被问到了许多的问题,而最多的问题莫过于   “我听说过 montessori 教学 , 可是没听过瑞吉欧教学,那是什么?” 又或者是 “瑞吉欧教学有什么特别?”,     因此呢我就整理了一些资料让大家简单了解究竟什么是 瑞吉欧教学   瑞吉欧是一个城市的名字 瑞吉欧是来自意大利的一个美丽的小城市,而这教学理念是在二战后由一位心理学家洛里斯·马拉古兹( Loris Malaguzzi )和瑞吉欧周围村庄的父母一起发展建立起来的。       “Children have the right to imagine. We need to give them full rights of citizenship in life and in society.” – Loris Malaguzzi   主要以学生为中心,由他们担任学习主导 (child-directed curriculum model) ,而不是老师主导学习。 在瑞吉欧教学理念的学校里,孩子有可以无尽的方式和机会去学习并表达自己,并发展自己无限的潜力。老师并不会扮演一名指挥者,一味的指示小朋友们应该做什么,学习什么。相反的老师会被视为是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的学习者,和小朋友们一起规划他们有兴趣的活动,让小朋友提出提问并慢慢一进步的理解和学习。 ...

蔡鸟花艺师

Image
  前阵子对于插花这件事情感到非常有兴趣,无意间刷着 instagram 的时候,突然蹦出一个插花课程的广告 ,  虽然平时都没有特意去搜索,可是就突然出现在电话上,真的很不可思议(所以说电话是真的会知道你在想什么)。兴致勃勃地询问价钱了过后就直接报名了两天的插花基础课程,而且当时基本上所有的课都满员了,但我还是毅然决定参加,就算还要再等多一个月也无所谓。 以前一直觉得市场上一束花很贵,而且过多一段时间花就会枯萎了,根本不值得花这笔钱去买一个到最后要丢掉的摆饰品。上了课才知道其实一束花的成本真的不便宜,一般上漂亮和颜色鲜艳的花都需要从国外运输过来,自然成本就会比本地的花来的高。再加上要包一束漂亮的花,花艺师真的需要花很多心思。从选购品质好的花,颜色的搭配,每朵花的位置,要掺加适量的绿叶和线条,到包装纸的配搭,每一个步骤都是需要精心挑选。 上课时老师都会准备好需要的花材,然后帮到桌上。每次看到新的花材都会赞叹怎么会有这么漂亮的花。真的很美~ ~ 当看着老师示范,觉得真的老师随便插都会这么好看,感觉很简单。直到自己上手时,才发现真的不简单,每朵花的位置都很讲究。插花这件事真的需要很多的练习和经验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所以不要再抱怨说区区一束花为什么这么贵了。      在学习插花的过程,我真的感受到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感受到的平静和安心。(因为自身的工作会让我的情绪起伏很大)但是在插花时,我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在其中,不需要去担心其他的事情,接下来的几天心情都很开心,看到自己的作品嘴角就会上扬。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这么享受插花这件事吧。          送花不只是注重于女生想要的仪式感,其实更多的是当收到花,看着这些漂亮的花时当下愉悦的心情,而且还会持续几天。而且不是说要在重要的节日才能送花,偶尔一个惊喜也能让人开心很长的时间。当然,现在也不是说只有女生可以收到花,我们女生也可以送花给男友,又或者偶尔买一束给自己,当作是给在生活中不断努力工作的我们的一个小小的奖励吧。 现在我和姐姐也开始计划着一起迈入卖花这份行业,虽然只是兼职,但是还是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兴趣变成自己的事业。 陆陆续续会和大家透露更多关于我们的小网店。名字已经想好了,因为在插花的过程给我很平静的感觉,也想让大...

《小蓝和小黄》———李欧 . 李奥尼

Image
  《小蓝和小黄》———李欧 . 李奥尼   第一次阅读《小蓝和小黄》这本绘本时,本能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本书单纯地在向小孩展示混合两个颜色以产生第三种不同的颜色的原理。反复阅读后,便会发现作者不仅仅是通过不同颜色的圆形来说故事,也通过空间位置,不规则的圆形和形态来展现,每个角色的处境和心情。   作者李欧 . 李奥尼是来自于美国的一名儿童文学作家,善于在创作生动有趣的故事同时,也向读者表达哲理,以《一寸虫》,《小墨鱼》《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等为代表作。《小蓝和小黄》是李奥尼的第一本绘本,而促使他创造这绘本的背后故事也是相当可爱。据说在一次的旅程中,在火车上的李奥尼为了对付正在吵闹的两位孙子而突发奇想出来的故事。他撕下不同颜色的圆纸,再摊开公文包来作为故事背景,开始为他的的孙子们说故事。最后成功让小朋友静下来听故事,也吸引了不少在场的乘客前来聆听。在这次的契机之下,李奥尼决定把故事出版成书,《小蓝和小黄》正式面世,也在最后大获了成功。渐渐地李奥尼开始了他的创作绘本之旅。        《小蓝和小黄》讲述了一对好友小蓝和小黄在一次拥抱中不小心变成绿色,这也让蓝爸爸,蓝妈妈和黄爸爸黄妈妈不认得自己的孩子,最后他们还是成功回到自己的家的故事。在这本绘图本中,我们并不会看到不同的人物和鲜明的场景,相反的,利用不规则的手撕的图形来代替人物, 也通过运用空间位置来排列以展现故事的情节。就好比这张图,作者把圆形们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一个长方形里,就像是小朋友们整整齐齐地在课室里上课。在这里值得一提,图中黑色长方形的四角都是平行直面。对比其他的不规则场景,像是小蓝和小黄的家,便可看出作者想表达整整齐齐且有次序的上课情节。 另外书中也有一幕是小朋友们乱跑乱跳的场景,图中并没有任何的框框,取而代之的是空空的白色背景,给读者的感觉就是小朋友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玩耍。 除此之外,作者 李奥尼也通过角色的形态来展现当下的情节。因为故事中并没有人物,有的也只是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图形,因此作者不能利用五官或四肢来表达情绪和感觉。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小蓝和小黄》这本看似单调的绘图感受到书中各角色的情感。最让我影响深刻的莫过于当小蓝和小黄拥抱后变绿色时,蓝爸爸蓝妈妈和黄爸爸黄妈妈因为不认得他们而弯着腰俯视着小蓝...